【編者按】
11月12日,由武漢大學、中日友好醫院主辦,武漢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武漢大學董輔礽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武漢市黃陂區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二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第二屆健康醫療大數據論壇”在武漢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中誠信集團創始人、中誠信國際首席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武漢大學董輔礽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武漢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院長毛振華教授在論壇發表演講。 毛振華指出,當前醫藥健康大數據的應用仍面臨多重阻礙,政策法規不完善是關鍵。具體有三方面的政策法規短板需要下功夫補足: 一是產權不明確問題。數據是在相互交流、相互交易活動中產生的,是歸于個人所有還是歸于平臺所有,在法律和政策層面較難確定,而且數據資源具有“重復使用、越用越多”特征,但產權不明確制約了數據資源的合理共享與使用。 二是數據壟斷問題。不同于傳統實物資源,數據及信息等虛擬資源具有規模報酬遞增的特征,在數據資源的相關競爭規則制定滯后的情況下,數字經濟市場競爭往往會出現“贏者通吃”和“濫用市場地位”等無序競爭現象。 三是隱私問題。對于哪些維度的數據可以歸為個人隱私、哪些維度的數據可以共享和使用,當前政策法規仍然沒有明確的標準。醫藥健康大數據涉及個人的大量隱私信息,如何實現數據開放與隱私風險之間的平衡是關鍵。 毛振華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突破醫藥健康大數據應用的瓶頸: 一是回應市場需求,加快填補數據和信息的立法空白和政策空白,這需要從數據產權、數據交易和數據安全等方面下更多的功夫。 二是建立獨立的數字經濟監管機制和機構,未來該機構可以在管制數字濫用、規范數據交易、提升數據質量、推動行業發展等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三是重視醫藥健康大數據應用中第三方機構的作用。利用第三方機構在數據收集、整合、分析、交易等方面的優勢,破解數據資源“信息孤島”、“贏者通吃”等問題,但同時也要完善對第三方機構的監管,避免其對數據的不當使用和交易導致個人隱私的暴露和可能引發的歧視。